位置: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今亮点!数字春耕“别样新” 科技减轻种地负担 “双减”背后的“双增”

来源:央视网   发表于: 2023-04-05 15:56:05  


(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农田里的传感器已经变成农民的眼、鼻、手。这些新农具的推广应用,也大大减轻了农民种地的强度和负担。

这位老人名叫陈风燕,今年已经77岁了,从16岁开始种地,60多年几乎都没离开过土地。记者注意到,在岔河村白马湖这个生产基地,和她一起干活的这些农民,最小的也有57岁。现在,正是育秧的大忙时节,他们能不能承受这样的劳动强度?

记者在现场看到,眼前这个育秧机自动装填基质,自动喷水湿润,可以实现覆土、播种、成盘等一系列生产流程。根据测算,一条播种流水线正常情况下,每天可以播种近6000盘,按每亩水稻大田栽秧需20盘秧苗计算,每天可以为近300亩水稻大田育秧。这么大的工作量,基本上都依靠机器完成,农民只需要整理秧盘、装卸转运。

育秧机、运输机、插秧机三种机械搭配,让秧苗下田全程机械化成为现实。记者跟随陈仕云到地里,实地体验了秧苗运输机的工作过程,总结起来就是动动手、按按钮,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在淮安市涟水县常盈桥稻麦合作社记者看到,几百亩的麦田进入了拔节期,但管理这些土地的,主要靠的是这块屏。

“双减”背后的“双增”

科技巡田察苗、化肥减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智能化新农具广泛应用也减轻了农民劳作的强度。记者在实地调研发现,“双减”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实现了土地的产出和种粮效益的 “双增”。

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这家合作社的稻田里,集中连片的200多亩农田还没有长出庄稼,但稻米订单已经被抢购一空。

记者调研发现,减少化肥用量,多用有机肥,实现了对本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降低了种植成本;大米品质好,种粮效益进一步提高。这笔账,农民算得清清楚楚,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保护地力,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一批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江苏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持续深化科学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试点探索化肥农药实名购买定额使用,以绿色赋能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上一条:

下一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