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去上海出差,路上有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该做点什么呢?每次出差我都会往包里塞一本书,像平时一样,我带了一本书,这次带的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推动丛书》中的一本。这套书已经做了 30 多年了,收录的都是科学领域奠基性的人物的专著,这是一批值得尊敬的出版人精心制作打磨出来的品味很高的科普图书。
我带的这本书叫《伽利略的手指》。作者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化学教授。牛津大学首位科普教授、《自私的基因》书籍作者、生物学家道金斯在推荐中指出,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没有颁授给科普作家是很不公平的。道金斯认为,如果诺贝尔文学奖要有科普的话,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是最有竞争力的一位。可想而知,这本书是分量有多重。
《伽利略的手指》跟伽利略本人关系不大,也不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某一学科的科普。这本书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属于综合科学类的图书。该书直击科学的本质,书中提出了 10 个非常重要的科学思想,包括能量、熵、进化、DNA、原子、对称、量子、宇宙、时空、数学。虽然,这些概念现在已经进入很多人的日常用语中,在科技相关的方方面面和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得到,但这些思想在刚刚产生的时候,却是震惊世界。提出这些科学思想的科学家,让当时的人们有惊为天人之感。
(资料图片)
以熵为例,这是奠定今日地球和宇宙的演化、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发电、汽车、飞机等能源交通行业的基础概念,这就是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定律起源于蒸汽机。说到蒸汽机,你想到的可能是一个笨重的家伙。但实际上这背后的热力学定律认为,理想蒸汽机的效率只取决于高温到低温的温度比值,而与其他因素无关。本章通过奠定热力学理论基础的四位科学家的核心贡献,指出 " 熵 " 这一核心科学思想的本质——能量的塌陷导致了变化的发生,导致物质趋于混乱。世界上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背后是熵的变化。一个人为什么会生病和死亡,本质上是身体组织中有序的原子趋向于混乱和无序,最终分崩离析。
必须承认一点,这本书读起来不轻松,特别是在周围比较嘈杂,偶尔还要刷一下手机的场景下,是很难读下去的。这是现在科普读书推广面临的重要困难。在碎片化阅读的场景下很难读完科普书。
就像这本《伽利略的手指》,本来应该是坐在办公室、安安静静地、每天读几页,就像我们读科研文献那样才能读下去的。但没有人有时间、有心情、有毅力读完这三四百页的科学内容,尽管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内容尽量通俗,依然无法读下去。这就是目前科普阅读陷入的两难境地。
不可否认,科普图书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对改造人的三观有重要的作用,因为科学告诉你世界运行的本质,就像哲学。而且,与哲学不同的是,科学告诉你的是真实的世界,因为有充分的证据作为依托。真实的东西最有说服力,能够轻松地改变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相信,科普图书比一些所谓的世界名著更有价值,因为文学名著只能带给你表面的、感性的认识,当然这也很有用。
必须承认的是,在如今快节奏工作、快餐化生活的忙碌时代,科普图书的友好性、可读性一直很欠缺。应该读科普图书的科技工作者、中小学老师,平时读书都屈指可数,更遑论读一些工作之外的闲书。最应该读科学的青少年学生也不读科普书,因为在中小学阶段,科学教育长期不受重视,不考试,又难读,谁会来读呢?导致的结果是,国内原创科普作家一直难成气候,作品质量相比欧美整体上差一大截。
怎么办?儿子曾经读了一大箱的金庸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后来上初中,他又一行行读完了《人类简史》。读完之后,儿子感叹道,一整箱 14 本的金庸全集,其中学到的知识还不如一本两三百页的人类简史。我担心,一群从小不读科学书的人,长大后即使成为科学家,他们做的科学研究很难会有探索未知的勇气和情怀,很可能是功利化的谋生之道。
伽利略那根神奇的手指,在下葬前从伽利略身上取下,被保存在一个玻璃罐子中,如今在博物馆展示。四百多年前,伽利略就是用这根手指,发明了望远镜,然后丈量宇宙。
最后,不管怎样,还是寄希望于下一代,在他们最应该读书的年纪多读科普图书。
图书简介:在这本杰出的阐释当代科学核心思想的著作中,作者彼得 · 阿特金斯盛赞了伽利略极具象征意义的手指在揭示宇宙、地球及人的本质时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我们逐步领略科学的全貌与本质,深入了解当今十个核心科学思想。无论是你身处其中而不自知的能量,还是一切变化之源——熵,从宇宙学到时空,从 DNA 到对称,你能接触或想到的相关知识。
文 / 郑永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帮忙 " 一键直达 " 晨意帮忙 " 平台;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关键词: